新闻| 文章| 资讯| 行情| 企业| wap手机版| article文章|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东莞市振科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科技创新,科技开发

企业列表
新闻列表
  • 暂无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王先生
  • 电话:13537249458
首页 > 新闻中心 > 流量≠传播价值?!
新闻中心
流量≠传播价值?!
发布时间:2024-11-02        浏览次数:1        返回列表

流量俨然成为了互联网炙手可热的赚钱密码,那么到底什么是流量,流量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流量≠传播价值?!

PART 1

什么是流量

客观的说流量确是个好东西,是互联网传播中重要的指数参数,流量大代表关注度高,传播送达广,流量小则传播范围和受众人群少。

在互联网传播时代,“流量”一词有多重含义。最基础的含义是指通过网络传输的数据量,这是衡量网络使用情况的重要指标。这个数据量可以反映用户对某个网站、应用或平台的访问情况,包括网站访问量、页面浏览量、用户活跃度等多个方面的统计指标。从这个角度说,流量就是业绩指标。

随着互联网传播形态的发展,流量的概念也在不断扩大。它不仅仅局限于网站或应用的数据传输量,还泛指各类网络平台、产品的人气数据,甚至被用来指称各类线下线上事件、人物、议题的热度。因此,在互联网世界中,流量已经成为数字时代通用的量化评价指数,反映了网民群体的注意力、兴趣度和参与积极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公关形象塑造,产品口碑等。

简单说,流量是衡量一个网站、应用、平台、产品、内容受欢迎程度的指标之一。更多的流量通常意味着更多的用户访问,更高的曝光率,更丰富的用户参与和更多的商业扩展机会。因此,许多企业和内容推广方会努力增加自己的流量,以提升品牌知名度、信誉度、口碑与销售转化、利益变现等。

PART 2

流量 ≠ 传播价值

在互联网中,流量更多地是指访问量、用户数量等数据指标,它代表了用户对某一内容的关注度和兴趣,但流量本身并不能完全代表内容的传播价值。

传播价值是指内容在传播过程中所能产生的实际效益和影响,从社会价值角度可包括新闻价值、知识价值、情感价值、娱乐价值、讨论价值等多个方面。这些价值是内容本身所具备和决定的,为何能吸引用户、引发共鸣、促进交流和分享,能不能有利于公众提升知识认知和文化水平,形成有利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集体智慧,是不是有利于形成对于是非对错的理性判断,会不会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思考与帮助,这些才是传播价值的体现。

但单纯的流量高,并不说明内容本身具有多高的社会价值,可能只是满足了部分网民的娱乐消遣需求,满足了猎奇八卦心理,满足了某种负面情感宣泄的需要,满足了直接的感观刺激等。比如某条报道可能吸引了大量的点击和阅读,即流量很大,但如果内容本身缺乏新闻价值,甚至就有明显的事实模糊和关键信息缺失,没有提供真实、客观、及时的信息,那么它的传播再广,从价值角度也难以增加,如果信息本身还存在错误事实和观点偏激,则流量越大,社会价值反而越低。反之,一篇知识性强、客观理性分析的文章,可能流量有限,但对于看过的网民,提供了有价值的、实用的知识和经验,对用户有所启发和帮助,那么它的知识价值就很高。因此,对于互联网内容生产者来说,不能仅仅追求流量,更要注重提升内容的传播价值。只有具备了高质量的传播价值,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户,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同时,对于用户来说,也需要理性看待流量,不要仅仅被数字所迷惑,更要关注内容本身的质量和价值。

PART 3

政务新媒体蹭流量的表现与危害

政务新媒体蹭流量式创作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危害性也是相随相伴,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原创内容的抄袭复制

这种行为直接侵犯了原创者的著作权,损害了他们的创作积极性。同时,抄袭的内容往往缺乏深度和独特性,无法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降低了整体内容质量。此外,如果抄袭再和删改结合,那可能原本好的原创内容就被改的面目全非。还有一种情形就是本身原创内容就有瑕疵,就是有争议的一家之言,仅做个人表达尚可,但被政务新媒体搬运后,就成为了这家政务新媒体的观点。

二是标题党式的顾弄玄虚

标题党通过夸大、歪曲事实或制造悬念来吸引点击,但往往内容与标题严重不符,或者内容本身毫无新意,只靠标题来蒙网民点开看看,这不仅欺骗了用户,也破坏了网络信息的真实性。长期下来,会降低用户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度。

三是利用与内容毫无关系的热搜话题:

为了获取更多关注,一些创作者会强行将作品与热门话题挂钩,即使两者并无实际联系。话题是话题,内容是内容,哪怕风马牛不相及,挂上就能增加点流量,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既误导了用户,也削弱了热搜话题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若再遇到话题自身与发布内容间产生了反差,往往舆情随之而来。

四是用情绪化的观点引导:

创作者可能为了吸引眼球,故意使用极端或情绪化的观点来引导用户。这种做法往往缺乏客观性和理性分析,容易引发争议和误解,甚至可能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五是账号间的相互转评支持:

通过互相点赞、评论和转发,一些账号可以人为地制造流量假象,误导用户认为这些内容是受欢迎的或有价值的。这种虚假的流量数据不仅扰乱了互联网秩序,也损害了真正优质内容的传播。同时,这种互助式打卡点赞,其实都看在网民眼里,纯属自娱自乐自欺人。

六是花钱买流量。

如用机器人点击或刷单等,这些流量对于企业来说是无价值的,甚至可能对其声誉造成负面影响。对政务新媒体也一样,虚假数据能够刷出来,但内容不提升,服务不到位,运营不负责,那终究买来的就是泡沫,一戳就破一查就漏。

为什么很多政务新媒体会有蹭流量的行为,一方面为了所谓的业绩,数据好看,领导就高兴,自身的考核就能达标。二是本身缺乏运营能力,没办法改善内容,就试图走捷径。三是受大传播环境影响,觉得只有上热搜才有关注,才有效果。

PART 4

追流量带来的传播乱象

旧闻当新闻,网传当信源,

人时地物事,碎片无端详。

标签当重点,剧本当真实,

弱势被欺凌,豪车必逞强。

视频最吸睛,直观最刺激,

吵架嘴得损,动手揍出翔。

内幕最神秘,网民最知情,

别问从何知,天知你别杠。

爱国显正义,道义制高点,

沾边就是奸,看你降不降。

某权显威力,半边天难惹,

是非放一边,会拳脾气犟。

话题得会造,标题要起好,

关键词显眼,主持人必抢。

怼人得会骂,站队要拉人,

地域黑好使,某地总躺枪。

嫁接凭本事,张冠李来戴,

前因无后果,道理不用讲。

抢发凭手速,先入必为主,

我说是这般,说错又怎样。

点赞是热度,挨骂也能红,

专家成砖家,争议提声量。

情绪是密码,激起就能赢,

编排有套路,有样来学样。

流量可生意,账号拼人气,

内容无所谓,互赞能上榜。

眼见可不实,热搜无厘头,

无聊当有趣,凡此多乱象。

摆拍成记录,魔幻小作文,

AI再加入,难分莠与良。

此般成习惯,想想忒可怕,

流量能反噬,信落难复涨。